上周五,高明區召開重點污染源整治及污水處理廠建設聯席會議。記者從會上獲悉,在農業源污染防治方面,畜禽養殖禁養和限養將成為工作重點;而在工業污染源控制方面,該區將著重扭轉因“三同時”驗收率偏低導致環保監管不力的局面。
部分養殖戶未審批就建養殖場
設立畜禽養殖禁養區和限養區是高明區實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的重要舉措。自去年9月到今年4月,該區順利完成禁養區第一階段(滄江河兩岸禁養區范圍)禽畜養殖清理整頓工作,178戶畜禽養殖戶退出禁養區,涉及面積約8.52萬平方米,養殖戶獲得獎勵資金約943.94萬元。
與此同時,為鞏固治理成果,該區出臺規定,明確禁養區內禁止一切畜禽養殖,限養區內禁止新建、擴建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凡新建、改建和擴建的畜禽養殖場,必須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并辦理有關審批手續。但該區環保部門在檢查中發現,從禁養區遷出的部分畜禽養殖場轉向了限養區,部分養殖戶未經審批就新建畜禽養殖場。
就此,聯席會議提出,已延遲的調查摸底工作必須盡快完成,以推進禁養區第二階段禽畜養殖清理整頓工作。
“三同時”驗收率亟待提高
建設項目環保“三同時”制度是以預防為主環保政策的重要體現,即建設項目中環境保護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然而,根據高明區環運局的統計,該區“三同時”驗收率僅為58%。
“從數據上看,說明不少企業存在不審批就開工、不驗收就投產的被動局面,從而導致污染事故時有發生。”高明區環運局相關負責人在會上表示。據悉,為盡快解決因“三同時”驗收率偏低導致環保監管不力的局面,該局今年5月份專門成立了2個專責驗收小組推動驗收工作。
下階段各鎮街必須按要求督促和指導企業加快環保驗收工作,特別是對化工項目、重金屬排放等污染嚴重的行業必須加快驗收進度,通過加大處罰的力度等措施,盡快在年底前完成既定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