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甘肅省水利廳獲悉,《甘肅省幸福河湖建設實施方案(2025—2030年)》(以下簡稱《方案》)于日前印發,《方案》提出,2025年—2030年,全省建設幸福河湖127條(段、個),2030年底基本構建“河安湖晏、水清魚躍、岸綠景美、宜居宜業、人水和諧”的幸福河湖體系。
《方案》基于甘肅河湖特點、資源稟賦和治理保護任務實際,以各地“母親河”為重點,以流域為單元,以河湖水系為脈絡,統籌水災害、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文化和岸線保護,著力推進幸福河湖建設,提出5個方面24項重點任務。在提升河湖安全保障水平方面,完善流域防洪工程體系,開展山洪溝防洪治理,健全水旱災害防御工作體系,加快推進現代化雨水情監測預報體系建設,優化監測站網布局,升級改造監測站點,在重點河流增設自動化監測感知設備。加強河湖水域岸線空間管控,強化涉河建設項目全過程監管,縱深推進河湖庫“清四亂”常態化規范化。
在維護河湖健康生命方面,加強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全面貫徹“四水四定”,加強用水總量和強度“雙控”。促進農業節水增效,深入實施工業節水減排,大力開展城鄉節水降損,加快推進非常規水利用,健全河湖生態流量保障機制,幸福河湖年度生態流量(水量)達標率達到95%以上。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治理,重點推進河西內陸河、中部沿黃河、隴中隴東黃土高原、甘南高原黃河上游和南部秦巴山區長江上游五大片區生態修復工程。全面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加強河湖漁業資源保護。
在實現河湖清潔美麗方面,推進水域岸線保護與修復,滾動開展河湖健康評價,對受損無堤防河段進行生態修復,對“硬化、白化”岸線進行生態化改造。依托河湖自然形態,建設親水綠色生態廊道。開展農村水系綜合整治,推動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實現變“廢”為“肥”。強化水污染防治,嚴格入河排污口監管,執行濃度和總量“雙控”,確保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持續提升,消除劣Ⅴ類水體斷面,到2030年,幸福河湖水質穩定Ⅲ類及以上達標率達到95%以上。推進碼頭污染防治和船舶污染治理,將蘭州、白銀、臨夏、隴南四市(州)船舶碼頭污染物接收轉運設施納入城鎮生活污染治理體系。
在推動河湖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方面,深化河湖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水生態保護修復,探索水權交易、排污權交易等市場化補償方式。培育“河湖+”融合產業,以幸福河湖建設為抓手,依托區域河湖資源,打造“河湖+”融合產業。“河湖+生態旅游”,結合地方特色開發濱水生態旅游產品,整合資源打造綜合性旅游目的地,將河湖生態資源轉化為旅游經濟價值;“河湖+特色種養”,鼓勵發展特色種養業,設立產業園區延長產業鏈,實現特色農牧產品增值與生態保護雙贏;“河湖+醫養康養”,依托溫泉等水資源,打造集旅游觀光、溫泉養生、旅居養老、醫養康養為一體的產業集群。
在保護傳承弘揚江河文化方面,保護傳承隴原水文化,深度融合黃河文化、絲路文化等地域文化,推進水利遺產保護傳承和評價。制定省級水利遺產認定管理辦法,推動涇河“百里石窟長廊”等文化遺產保護。深入挖掘水利遺產和重大水利工程文化底蘊,推動水利展示館、陳列館、博物館、河湖長制主題公園、水情教育基地等水文化載體建設。
來源:蘭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