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銀山比不了這里的綠水青山”。浙江省湖州市——太湖南岸一顆璀璨的明珠,其獨特的生態魅力贏得了眾多好評。
生態,是湖州打得出、叫得響、可以自豪的一大品牌。近年來,湖州堅持服務科學發展、強化污染治理、維護環境權益、建設生態文明,全市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明顯成效,重點污染問題得到切實解決,主要污染物減排順利推進,環境基礎設施顯著增加,生態文明理念不斷弘揚。
示范帶動
推行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的“安吉模式”
2009年,湖州被省環保廳列為全省唯一的省級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市。近年來,湖州市把建設生態文明作為新形勢下落實科學發展、保增長、促轉型的重要內容來抓,《湖州市生態文明建設的思路和對策》被列為市委書記孫文友領銜的重點調研課題,并率先在全省出版。
德清縣通過國家生態縣現場考核驗收,長興縣被命名為省級生態縣,安吉縣深入開展“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工作,以“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為載體,探索建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的“安吉模式”。全市已經有31個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兩個國家級生態村;42個省級生態鄉鎮,占全市鄉鎮總數的75%;196個市級生態村,占比20%。
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加大。長興縣成為全省第一個完成所有鄉鎮污水處理廠建設并全面投入試運行的縣(區),全市已完成41個鄉鎮以上的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率先在全省實現全市鎮鎮至少建成1個污水處理廠,日污水處理能力達到72.2萬噸。通過“廠網并重”,加大污水配套管網的建設力度,中心城市污水處理率近83%,所轄三縣也達到了80%。全市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達標率與上年相比明顯提高。同時,隨著南太湖、德清、長興垃圾焚燒廠的投入運行,中心城市和三縣的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均達到100%。第三代農村污水處理技術——多介質土壤層技術也在全市全面推行。
為了加強廣大群眾的環境意識,湖州市環保局、團市委啟動“綠色苕溪·和諧湖州”環保志愿者在行動暨“珍愛太湖百校紅領巾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大行動”,全市中小學環境宣傳教育普及率為100%,市國土局、團市委等部門召開了全市“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做保護地球小主人”活動工作會議暨“十校紅領巾珍愛南太湖聯合行動”推進會,通過活動,給學生傳授環保知識,讓學生樹立環境意識。去年還首次推出“農村環保科教電影下鄉”活動,依托湖州市電影放映部門“文化下鄉活動”的宣傳陣地,深入農村社區放映《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生活垃圾巧處理》等環保科教宣傳電影,全市免費為農民群眾放映環保科教影片1265場次。
專項行動
去年檢查企業逾萬廠次,發出各類環境違法改正通知書1000多份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環境污染專項整治工作在湖州不斷深入。南潯舊館有機玻璃行業污染整治通過省級“摘帽”驗收后,近年來更是加強了長效管理,進一步全面推行生態創建、清潔生產,扎實開展深化整治工作,南潯區政府還制定印發了《南潯區舊館有機玻璃行業污染綜合整治長效管理辦法》。舊館鎮結合實際,制定印發了《舊館鎮有機玻璃行業污染綜合整治長效管理實施細則》。
在抓好省級重點環境問題整治的同時,湖州繼續深化省級開發區和市級重點環境問題整治,著力推進吳興工業園區、長興經濟開發區、湖州經濟開發區等3個省級以上開發區環境整治工作和南潯皮革行業整治、長興104國道李家巷段粉塵污染等市級重點環境問題整治工作。目前吳興工業園區、長興經濟開發區、湖州經濟開發區環境整治工作均按計劃完成市級驗收,長興104國道粉塵污染問題整治工作也已完成驗收“摘帽”。
湖州還在全省率先開展了建筑石料礦山環境專項整治工作,控制礦山開采規模和分布范圍,加強礦區生態修復,改善礦區生態環境質量,對全市范圍33個涉礦鄉鎮200多家礦山企業環境進行規范廢水治理、揚塵治理等專項整治。已經組織了三期礦山企業環境專項整治培訓班,對全市礦山企業負責人、環保礦長和涉礦鄉鎮分管領導、環保站長共計517人進行了專題培訓,明確了整治任務、目標和要求。制定出臺了《湖州市礦山企業環境專項整治工作規范》等規范性文件,制定下發了《礦山企業環保工作制度》等7項礦山企業環保工作制度,編制了《湖州市礦山企業廢水處理設施運行記錄》等9種環保臺賬,嚴格礦山企業環境管理,統一整治標準與規范。按照“整治一家、驗收一家、規范一家”的要求,目前全市已有150家礦山企業通過了整治驗收,32家關停(含機組),25家停產整治,硬化運輸道路303.9千米。
湖州以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為載體,積極開展有特色的“天網”系列專項行動。以放射源安全檢查為重點的“天網”2010-1號環保專項執法檢查活動,近日在全市范圍內全面展開。去年全年共檢查企業逾萬廠次,出動執法人員2萬余人次,發出各類環境違法改正通知書1000多份。
通過生態建設和環境污染整治,城鄉環境面貌煥然一新,群眾環境滿意率明顯提高。全省環境滿意度調查湖州綜合排名連續3年名列前茅。
寓監管于服務中
連續4年開展由局領導帶隊的“服務項目到現場”活動
“寓監管于服務中”始終是湖州市環保局堅持的原則。已連續4年開展由局領導帶隊的“服務項目到現場”活動,加強調研、了解基層需求,不斷推出服務新舉措,助推經濟轉型升級。
湖州市去年舉辦了首屆污染治理技術洽談會,為來自江浙滬等地的45家高校、科研單位及工程治理單位和湖州本地300余家有環保技術需求的企業牽線搭橋,滿足企業所需。為進一步提高審批效率,湖州市環保局還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并下發了相關文件,提高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環境影響登記表審批時效,對建設項目環保“三同時”管理的各工作環節作了規范要求。
為了加大服務力度,湖州市環保局試行了重點項目紀檢監察全過程監督與項目業主監督評議制度,在項目環評文件審批與項目竣工環保“三同時”驗收過程中,紀檢監察室全過程參與,同時向項目業主發放監督評議反饋表,就項目服務、環境監察、環境監測過程中的辦事效率、廉政建設、服務態度等多個方面進行監督和評議。通過建立項目服務專人跟蹤服務制、每周定期例會制、上門指導服務制、項目服務臺賬制,為項目提供了全程的動態環保指導服務和保障。
對于有利于經濟轉型的重點項目,全市各級環保部門主動靠前服務,建立了重點項目決策提前介入機制,主動加強與各相關部門的溝通聯系,根據產業政策、生態環境功能區規劃和排污總量控制要求,及時提出環保建議。在確保完成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的前提下,騰出更多的環境容量支持高新技術、服務業類的重大建設項目,對于列入國家、省擴大內需“十項措施”、湖州市重大項目計劃、申請專項資金、上市募投的建設項目,開通環評審批“綠色通道”,特事特辦。通過采取以上措施,湖州市環保局提高了助推經濟發展轉型升級的針對性、有效性。
通過近年來的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湖州市生態環境得到了進一步改善,全市2009年市界斷面水質考核結果為優秀;全市入湖口斷面水質類別均好于Ⅲ類;地表水省控以上斷面功能區水質達標率93.3%;全市8個國控斷面水質均為Ⅲ類;全市縣級以上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98.3%;縣級以上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均達到二級標準;市區空氣污染指數小于100的天數達到335天。打造宜人居住的現代化生態型濱湖大城市,已成為湖州人民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