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園村僅僅是增城市污水治理與河涌綜合整治的一個縮影。
按照廣州市治水工作部署,增城市緊緊圍繞“迎接亞運會,創造新生活”的要求,以“天更藍、水更清、路更暢、房更靚、城更美”為目標,舉全市之力打了一場治水攻堅戰,到今年6月底,全面完成廣州市下達的轄區污水治理與河涌綜合整治任務。
結合三大主體功能區實施全區域治水
美麗的增江河畔密林映翠,景色迷人。綿延10公里的江邊,修自行車休閑健身道、鋪林中小路、建親水平臺……一個規劃面積為30平方公里的濕地公園正在火熱建設中,公園有個動聽的名字“鶴之洲”。即將開幕的2010年廣州亞運會,市民可以來這里觀龍舟競賽,賞嶺南風光。
近年來,增城把全市1616平方公里的范圍因地制宜劃分為南、中、北三大主體功能區,同時把保護水資源、實施全區域治水確立為各主體功能區發展的核心考慮要素。
增城著眼建設廣州東北部綠色生態屏障,保護廣州東部飲用水源,著重在南部重點開發的新型工業區建設工業污水和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系統,在中部優化開發的文化生活區建設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系統,在北部生態產業區建設生活污水處理系統,同時對農村生活污水進行有效治理,并對重要河涌進行綜合整治。
按照廣州市任務書中的治水項目,增城市需擴建新建荔城、新塘、永和、石灘、中新、派潭高灘等6個城鎮污水處理系統(含管網),建設77條村共計107個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及其管網鋪設,實施二龍河綜合整治。截至2010年6月30日,全市完成投資約16.5億元,順利完成廣州市下達的治水任務。
通過開展污水治理與河涌綜合整治工作,城區鎮區生活污水處理率將由原來的14.26%上升到86.96%,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將達到43%,區域內水環境質量得到全面提升。
今年4月底,聯合國副秘書長及人居署執行主任安娜·蒂貝瓊卡到增城市考察,贊賞“增城人居環境真好,是可持續發展的典范”,并表示向發展中國家推廣和推舉增城為聯合國“人居環境獎”候選城市。
#p#副標題#e# 視治水為民生工程促增城可持續發展
開展污水治理與河涌綜合整治工作,是廣州市為了以良好的城市水環境面貌迎接2010年第16屆亞運會在廣州召開,舉全市之力打一場治水的“人民戰爭”,確保2010年6月底前全市水環境質量有根本性好轉,建立健全水環境治理長效機制而作出的一項重要戰略部署。對此,增城市予以高度重視,按照《廣州市污水治理和河涌綜合整治工作方案》的部署要求,在廣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以及廣州市水務局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把按期保質完成增城市轄區的污水治理與河涌綜合整治工作任務作為對廣州市委、市政府作出的莊嚴承諾,把切實加強水環境治理,有效改善城鄉水環境作為關系增城可持續發展、造福子孫后代的一項系統工程和民生工程,站在實踐科學發展觀和造福人民群眾的高度,堅持把開展污水治理與河涌綜合整治和實施公園化戰略、統籌城鄉科學發展等全市中心工作結合起來,堅決把污水治理與河涌綜合整治工作抓好抓實。
為切實加強對污水治理與河涌綜合整治工作的組織領導,增城市成立了由市長葉牛平為組長,分管副市長為副組長,各有關單位和鎮街為成員的增城市污水治理與河涌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計劃資金組、工程指導組、協調督辦組、綜合后勤組、新聞宣傳組、檢查監督組等6個工作組,具體指導、實施、監督污水治理與河涌綜合整治工作的開展,構建全市一盤棋的污水治理與河涌綜合整治工作體系。
各建設責任主體單位把治水工作作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嚴格落實目標責任,高度重視抓好項目的跟蹤落實,做好征地、管線遷移、用電報裝等前期工作。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經常深入施工現場,督促施工進度,加強工程質量監督及安全文明施工管理。
增城治水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治水6大亮點創出鮮明“增城模式”
敢為天下先的增城市屢屢創新,在開展治水工作的過程中,又闖出了一條新路,形成6大亮點,創出了鮮明的“增城模式”。
◎亮點
把污水處理系統工程建設與污染源治理工作有機結合起來。通過采取鎮街聯動、部門聯合執法,對東江流域增城境內支流,包括增江河、西福河、雅瑤河、官湖河等河流沿線實行拉網式排查,加強對小工廠、小作坊等偷排污水行為的處理,2009年共檢查企業3000多家次,立案查處偷排污水案件140宗。對全市飲用水源保護區的11個集中式供水點排污單位進行拉網式摸查,全面拆除和封閉34家排污單位所設的34個排污口,停止直接排污行為。對轄區內造紙、皮革、漂染、電鍍等69家企業實施了關停整治。
◎亮點
把污水處理廠建設與截污管網以及泵站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在建設6個污水處理廠區的同時,同步規劃建設了截污管網79.4公里,提升泵站7座,系統解決先截污、再通過管網和泵站把污水送到污水處理廠處理的問題,提高了污水處理能力,確保轄區范圍內的污水能夠完全處理。
◎亮點
把開展治水與系統推進雨污分流、徹底解決城鎮水浸街問題有機結合起來。推進污水處理系統建設、舊城改造、市政道路建設和房地產社區建設的同時,同步實施雨污分流。投入5.8億元,完成城鎮道路雨污分流工程,改造雨污水管28.1公里,徹底解決荔城城區、新塘城區以及中新、石灘等鎮區的水浸街問題。
◎亮點
把開展治水與實施轄區內江河水庫整治以及防洪設施建設工程有機結合起來。投入3.35億元推進百花林、增塘、竹坑、長冚等主要水庫達標加固工程;基本完成增博大圍、初溪攔河壩、附城圍、東區聯圍等河涌兩岸50.4公里的整治工程;改建光輝、雁塔等電排站,城區排水能力進一步增強。
◎亮點
把開展治水與水環境整治、水景觀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投入近2億元推進了增江河兩岸、派潭河、白湖水鄉等主要河道的綠化、美化、道路設施建設;全面拆除水邊茅棚、窩棚等違章搭建構建物,全面清理了增江河387艘破舊住家船及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運輸船只;規劃建設了新城區增江河段長約8公里、面積約30平方公里的鶴之洲景區,建設了濕地公園、天然浴場、觀景長廊等項目,打造成為廣大市民休閑娛樂場所和旅游景點;從初溪水利樞紐至湖心島旅游景區約50公里,打造了增江畫廊游船綠道,沿增江兩岸建設“綠上添花”景觀林帶,沿江邊規劃建設了250公里的自行車休閑綠道。
◎亮點
把全區域治水與統籌城鄉水資源保護和發展生態產業結合起來。增城把全市1616平方公里的范圍因地制宜劃分為南中北三大主體功能區,把保護水資源、實施全區域治水作為各主體功能區發展的核心考慮要素,結合實施全區域公園化戰略,在統籌保護水資源的同時,大力推動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
#p#副標題#e# 增城治水項目整體情況
1 城鎮污水處理系統
(1)荔城污水處理系統。由原處理規模5萬m3
/日擴建至10萬m3/日,服務范圍擴展到增城市中心城區荔城街、增江街約30平方公里。荔城污水處理廠首期已于2007年3月建成投產,三年來能穩定運行,達標排放。廠區二期擴建和沿增江河兩岸鋪設截污管網10.6公里,新建污水提升泵站2座;廠區已于今年5月29日通水調試,新增截污量3.6萬m3/日。對荔城污水處理系統排放的廢水實施監測,基本達到預期效果。
(2)石灘污水處理系統。石灘污水處理系統設計規模為5萬m3/日,首期為2.5萬m3/日,鋪設截污管網14公里,服務范圍為石灘鎮墟鎮范圍約18平方公里。該工程于2009年11月份開工,今年6月初完成,并于6月4日通水調試。對石灘污水處理系統排放的廢水實施監測,已達到預期效果。
(3)中新污水處理系統。中新污水處理系統首期為2萬m3/日,鋪設截污管網17公里,服務范圍為中新鎮墟鎮范圍約22.5平方公里。該工程于2009年11月份開工,目前已基本完工,正在進行廠區環境整治、單機調試和通水調試,基本達到預期效果。
(4)新塘污水處理系統。新塘污水處理系統規劃為40萬m3/日,首期為10萬m3/日,鋪設截污管網5.8公里,服務范圍為新塘鎮城區約40平方公里,該工程于2009年11月份開工,目前已基本完工,現正在進行廠區環境整治、單機調試和通水調試,基本達到預期效果。
(5)永和污水處理系統。永和污水處理系統規劃為30萬m3/日,首期規模為5萬m3/日,鋪設截污管網25公里,服務范圍為新塘鎮沙埔片區和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約32平方公里。該工程于2009年11月份開工,目前工程已基本完工,正在進行廠區環境整治、單機調試和通水調試,基本達到預期效果。
(6)派潭高灘污水處理系統。派潭高灘污水處理系統設計規模為0.5萬m3/日,首期為0.3萬m3/日,鋪設截污管網8.5公里,服務范圍為白水寨風景名勝區重點開發區域約10平方公里。該工程于2009年11月份開工,目前已基本完工,正在進行廠區環境整治、單機調試和通水調試,基本達到預期效果。
6大城鎮污水處理系統全部投入運行后,可基本解決增城市中心城區、中心鎮、工業園區和生態產業區的污水處理問題。
2 農村污水治理工程
投資1.49億元,建設77條村共計107個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及241.44公里的管道鋪設。目前,農村污水處理工程已建成,完成了廣州市下達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任務,涉及18.99萬農村人口的生活污水處理問題將得到有效解決。
3 河涌綜合整治
大力實施二龍河綜合整治,整治范圍從臘布橋至河口段全長6.68公里,河兩岸岸線整治總長8.9公里,投資1669萬元,設計防洪標準為20年一遇,堤圍加高培厚,邊坡修整綠化,新建沿河休閑步道,重建灌溉涵閘1座、排水涵閘4座,拆除重建灌溉提水泵站2座,加固水坡2座,目前已基本完成工程建設。對二龍河水質樣本實施監測,監測結果表明二龍河水質現狀較好,水體無發黑發臭現象,主要水質指標化學需氧量、氨氮等達到地表水Ⅱ類標準,生化需氧量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
通過開展污水治理與河涌綜合整治工作,增城市城區鎮區生活污水處理率將由原來的14.26%上升到86.96%,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將達到43%,區域內水環境質量得到全面提升。
4 增城示范性河涌建設工程
按照廣州市關于建設示范性河涌的部署要求,結合增城市目前水環境治理的實際情況,增城市把增江(初溪至棠村段)水環境整治工程和二龍河(臘圃橋至河口段)整治工程作為示范性河涌建設工程。
目前,增江河全河段平均水質達到地表水Ⅱ類標準。
投入1.82億多元,先后建設了東區聯圍堤路整治、羅崗圍防汛公路、附城圍加固達標和防汛公路、增博大圍一期防汛公路、蓮塘圍達標加固、慶東圍達標加固等合共17公里堤路綜合改造工程,形成了一個交通便利、防洪安全、岸線優美的整體架構。
規劃完成增江畫廊水上游綠道。為進一步豐富增江畫廊水上游綠道的內涵,增城市在增江河初溪至棠村段先后規劃建設了鶴之洲濕地公園、天然浴場、蓮塘春色等一批旅游節點;同時新建和改建了9個游船碼頭,并于今年5月1日開通了增江畫廊水上游船項目,努力構筑以綠道為“藤”,以沿線景區景點、自然景觀、旅游驛站、購物點等配套設施為“瓜”的生態旅游新格局。(劉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