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淄博環保世紀行5月17日啟動,第一站記者跟隨淄博市人大、市環保局來到臨淄大武水源地、太公湖等地。大武水源地保護范圍內的化工等企業排水管網改為地上管網的工作已在進行,排水管網由“地下”轉“地上”,將更好地保證淄博市民飲水安全。同時,臨淄將策劃以太公湖為中心的齊文化一日游精品線路。
記者 張欣通訊員 崔文冉 報道
晨報淄博5月18日訊 昨天,記者來到大武水源地,排水管網改為地上管網的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淄博市環保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大武水源地是目前張店、臨淄等地的主要供水水源,因而對它的保護不能懈怠。“齊魯石化等企業的地上排水管網已在施工,目前的工作重點也主要是對大型企業的排水管網的改建。”臨淄區環保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自去年開始,水源地保護范圍內的化工企業及原來廢水接入乙烯污水處理廠的企業的排水管網改為地上管網的工作已在逐步進行,將有利于對管網的監管,能及時預防、治理污水的滲漏,同時也能很好地打擊偷排偷放等違法行為。
為保證水質,大武水源地保護區范圍內的所有化工項目將一律不再受理,非化工項目一律要進行嚴格審批,去年以來累計拒批建設項目達126個。同時,將所有的排水溝渠(生活廢水、沖洗水等),建設地上管網,接入污水處理廠管網,對不接入管網的企業等,要求其遷出水源地保護范圍。
對于太公湖生態濕地建設,下一步將以太公湖為中心,通過路網將上游的田齊王陵、管仲紀念館、馬蓮臺和下游的古車博物館、后李文化遺址、齊國歷史博物館、東周殉馬坑等分散的景點串聯起來,策劃齊文化一日游精品路線,對淄河沿線各景點進行整合推介,激活齊文化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