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衛生改廁和雨污分流工程
射洪根治農村集鎮污水亂排頑疾
本報訊 一直以來,農村集鎮生活污水亂排放都是農村環境治理的一個頑疾。然而近來,射洪縣卻在集鎮污水治理方面干出了有目共睹的成效。
5月10日,在玉太鄉食品站背街,記者欣喜地看到,新建的化糞池鑲嵌在格外整潔的地面上,四處看不到污水和垃圾,旁邊的莊稼長勢甚好。“感謝政府治理得當,現在好了。以前這里污濁不堪,家家戶戶都往那些菜地里倒臟水、垃圾,殺豬的污水也通過這條爛泥溝直接流到河邊,加上多口舊茅廁未改造,到處又臟又臭,蚊蟲蒼蠅滿天飛,就連臨近的這些土地也無法正常耕種。”回憶以往,玉太鄉集鎮的這條背街成了積壓在老百姓心里多年的一塊心病。
“食品站外頭連征地一共耗資3萬余元,做了一個30多立方的三隔化糞池,還有兩個沼氣池。通過這口三隔化糞池和沼氣池的處理,玉太食品站所產生的全部污水都能完全消化。”玉太鄉黨委副書記汪文琴告訴記者。的確,現在這里已經看不到四處亂流的污水,土地也開始復耕了。
據悉,能讓污染最嚴重的地方改善成如此,要歸功于今年啟動的“衛生改廁”工程。該鄉由政府統一組織實施,發動每兩戶或三戶居民建一個沼氣池或三隔化糞池,居民們日常生活產生的所有污水全部進入沼氣池或三隔化糞池處理后再排放。目前,玉太集鎮已對40戶居民進行了改廁,新建了沼氣池,改造了舊茅廁、化糞池,很多居民還將蹲便改成了馬桶,集鎮環境得到根本改觀,群眾無不拍手稱快。
“射洪玉太等鄉鎮的衛生改廁建設按照我們省上的要求,做得比較扎實,質量符合衛生廁所的相關要求。”前來檢查驗收的省愛衛辦副主任任向平如此肯定。
而東岳鄉實施的“雨污分流”工程與玉太鄉有異曲同工之妙,將集鎮生活污水這個老大難問題進行了老題新解,效果也十分明顯。
橫穿東岳集鎮的小河溝以前又臟又臭,每年政府都要花費大量資金掏淤,然而始終是治標不治本。東岳鄉根據縣上環保部門的設計,參照縣城對污水處理的經驗,最終確定了暗管排污、面上過雨水方案。在廣泛征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采取項目資金加群眾自籌的方式,共耗資20余萬元,對集鎮生活污水進行了徹底治理。如今,東岳集鎮的所有污水通過200萬立方的污水處理池處理,實行雨污分流后,河溝的水變清澈了,人們的生活環境也大大改善了。
無論是玉太鄉的“衛生改廁”還是東岳鄉的“雨污分流”都是充分發動群眾、合理整合項目的成功范例。射洪縣農村環境綜合治理辦公室主任李俊介紹說,該縣還將進一步加強對沈水河、太乙河、富豐河等小河流域的污水治理力度,力爭今年底前20個以上的鄉鎮達到省環境優美鄉鎮的標準。(何俊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