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江寧區加大主要污染物減排工作力度,實際削減化學需氧量2040噸,削減二氧化硫138.18噸,完成了市政府下達的年度計劃,江寧區緊抓污水處理減排工程產生了明顯效應。7月14日,國家環保部華東督察組專家檢查南京節能減排工作,察看了該區污水處理廠建設運營及網管配套情況。
截至目前,江寧區共開工建設污水集中處理廠21座,其中,17座污水處理廠建成投入運行,4座正在建設之中;建成村級污水處理設施35處;建成污水提升泵站13座,鋪設污水收集管網350多公里。
城區:城市污水處理廠“一日興起”
加強污水處理工作是落實“環保優先”方針的重要體現,是全面達小康的重要保證,是實現減排治污的重要基礎。江寧區強化科學建設,強化市場化運作,強化工程協調,加大了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力度。從2008年開始,短短一年多時間,城市污水處理廠從1座增加到5座。江寧開發區污水處理廠(一期、二期、三期),科學園污水處理廠(一期、二期),濱江污水處理廠(一期),空港污水處理廠(一期),城北污水處理廠(一期),總投資近4億元。
建設運營城市污水處理設施所需資金巨大。為有效解決城市污水處理設施資金問題,進一步推動江寧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市場化、產業化的進程,江寧區積極引入市場機制,拓展投融資渠道,以BOT模式建設和運營了城北污水處理廠。該污水處理廠是南京市第一家以BOT模式建設和運營的污水處理廠。
為積極提升污水處理廠的運營和管理水平,江寧區不斷加大對污水處理廠人才和技術的投入。各污水處理廠員工均嚴格進行崗前培訓,生產一線員工持證上崗率達100%,加大出水檢測力度,確保出廠水達標排放,取得了由國家環保總局頒發的環境污染設施運營資質證書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甲級證書。與此同時,加強與東南大學、科遠股份的產學研合作關系,多項合作成果通過了省級科技鑒定并申請了專利。
園區:雨污水管線普查及配套建設全面開展
為進一步摸清當前排水系統的實際運行情況,為新一輪的城市建設和發展提供準確詳細的資料,江寧開發區成立專門工作領導小組,組織相關部門和設計院開展了一期雨污水管線的普查工作,主要運用管線監控、檢測儀器等設備,圍繞江寧開發區一期路網覆蓋的約21平方公里的45條市政道路和50個建成小區所鋪設的雨污水管線逐一檢查,采集第一手現狀管線資料。增加污水工程配套設施;對問題管段進行清理疏通以確保管道完全通暢;對檢查井底部進行硬化以便于流水與維護;對少數單位污水進入市政雨水管網的,督促其雨污分流。
目前,一期雨污水管線普查和整治工作已基本結束,污水管網排進了區域內所有小區、企業,形成了交錯縱橫、相互連通的地下排污管網。二期雨污水管線普查工作正全面開展,并同步進入整治階段,制定了全面整改方案,部分管線的清淤和修復方案已在落實之中。
江寧科學園在雨污分流管線敷設方面采取了“少開挖、少占道”的“頂管”施工工藝,減少了施工對交通、路面的影響和破壞。
鎮街:污水處理設施從無到有。 污水處理,江寧城鄉并舉。
——2009年5月底,谷里街道污水處理廠竣工。
谷里街道污水處理廠地處谷里工業集中區西北角,銀杏湖大道石壩段右側,戴家壩河下游以東,總占地面積7畝,計4667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為2282平方米,總投資600余萬元。2009年7月,區環保局對街道污水處理廠廢水進行了驗收監測,監測結果均達標。
污水處理廠及污水管網的建成可以減少城鎮居民生活排放的污水對周圍水網的影響,社會與環境效益顯著。
——2009年8月,祿口街道污水處理廠投入試生產。
祿口街道污水處理廠位于祿口街道南側,橫溪河北岸,由祿口街道籌建,設計規模2.0萬立方米/日,其中一期1.0萬立方米/日,工程于2008年6月開工,2009年8月投入試生產。
祿口街道污水處理廠的建設運行,徹底改善了祿口街道和工業園區內水質及生態環境,為祿口創建全國環境優美街道創造了更好的條件,同時,提高了城鎮基礎設施水平,為祿口的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節能減排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