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后她選擇養蚯蚓創業
在咸陽市渭城區底張鎮,大家都知道有個蚯蚓養殖場,但很少有人知道這個養殖場的老板是位去年剛畢業的22歲女大學生。
7月19日,烈日下玉米地被烤得熱氣蒸騰,在底張鎮布里村一片玉米地里,十幾個人正在除草,其中一位頭戴草帽、扛著鐵鍬的女子,就是22歲的“蚯蚓女”趙燕子。
趙燕子一邊除草,一邊翻污泥,蚯蚓在污泥里蠕動。面對臭氣熏天的污泥,趙燕子不停將鼻子靠近聞,還不時捏起蚯蚓查看。她說,在蚯蚓的處理下,污泥和城市生活垃圾的臭味會慢慢變淡,這就是蚯蚓的奇妙功效。
趙燕子介紹,去年她從咸陽師范學院畢業后,沒能實現當一名老師的心愿。面對就業壓力大的現實,經過幾個月的考慮,她選擇了自主創業。由于近幾年國家提倡環保節能型經濟,經過考察,她選擇了養殖從日本引進的,可以處理污泥及城市生活垃圾的“太平2號”蚯蚓,這樣一方面可以凈化環境,另一方面也可以創造經濟效益。
缺少垃圾養殖場舉步維艱
陜西省科學院高級工程師楊應祥是土壤農化專家,近幾年來一直在對蚯蚓利用方面進行研究,他也是趙燕子蚯蚓養殖場的指導專家。
楊應祥介紹,百姓常見的普通蚯蚓大多數無法人工養殖。1979年,我省從日本引進了“太平2號”蚯蚓,試驗證明這種蚯蚓以城市生活垃圾及污水廠的污泥為食物,形成的糞便可成為有機肥料,蚯蚓在污泥中生存繁衍,能取得既環保又經濟的良好效果。目前,北京、廣州等發達城市,利用蚯蚓凈化城市生活垃圾及污泥方面比較成熟,陜西省有規模的只有3家,兩家在西安,另一家就是咸陽趙燕子的養殖場。從規模上來講,她的養殖場排到第二位。
楊應祥說,污水處理廠的污泥根據國家標準屬于危險化學物,最低處理標準每噸90元,但大多污水處理廠和環衛部門都將污泥和城市生活垃圾傾倒填埋,造成二度污染。
楊應祥說,如果有穩定的污泥和城市生活垃圾來源,蚯蚓養殖場在收取垃圾處理費后就能持平費用。然后通過出售蚯蚓做藥材、飼料、魚餌等,應該能賺錢,但是因為沒有垃圾,蚯蚓養殖場經營舉步維艱。
通過借錢已投入幾十萬元
望著89畝的蚯蚓養殖廠,趙燕子說,“太平2號”蚯蚓的主要食物來源是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泥,因為沒有這些食物來源,她只能買牛糞給蚯蚓吃。通過向親朋好友借錢,整個廠子已投資幾十萬元。
趙燕子的母親說,對女兒的選擇家人表示理解和支持,但看著女兒面臨的困難,家人也是心急如焚。趙燕子說,養殖場經營陷入困境后,她曾無數次想到放棄,但想到自己創業一年來積累的經驗,她希望自己能一直堅持下去。本報記者 魏光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