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塌陷路面超9成已治愈
還剩7處地下管線待處理
昨天,記者從市交通委路政局獲悉,“7·21”特大自然災害致使城區道路出現99處路面塌陷等突發事件,與去年同期相比,多出近三分之二。經過及時的修補,目前道路病患已基本治愈通車,還剩7處待地下管線處理完畢后,即可恢復通行。
據介紹,“7·21”起的10天內,本市城六區累計出現超過150起道路“患病”,超過去年整個汛期道路的“雨傷”數量。路面損壞達到維修程度的約有十萬平方米,而往年僅兩三萬平方米。
一般情況下,城市道路“小傷小病”修補在24小時內完成。涉及地下管道等情況的“大傷”,按照“先保通再保暢”的原則,及時制訂修繕方案。目前,城市道路養護管理中心正在處理工程還有7處,待地下管線處理完畢后,即可迅速恢復。
專家釋疑
雨后道路塌陷為何今年多發?
據管理中心專家介紹,今年大雨過后道路塌陷比較多發,主要原因是兩方面,一是地下水位下降,打破了水土平衡,流失水分的土壤會變得疏松,一旦降雨量較為充足,水就會把疏松的土壓實,從而出現塌陷;此外,道路下面眾多的管線周邊土質松散,一旦有雨水回灌,上層的土被壓實,就會快速地形成土體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