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開始公示的《太原市河道兩岸生態規劃方案》顯示,全市的21個水系流域系統、41條防洪河渠、7個緩洪池、水庫、調節池等水域,將被規劃成生態綠色走廊。
據了解,這是太原市首次對全市性水域生態進行規劃,將重塑省城水系主干框架景觀,控制城市景觀風貌特色;并確定市域水系生態規劃結構框架,劃分水系生態控制分區;結合自然景觀與歷史文化資源,以水系脈絡為聯系,構筑市域水系景觀控制體系,突出城市地方特色,引導旅游開發建設。
為促進太原市區水系生態環境的改善,省城將在市區中重點推進西山生態公園工程、西山蓄水工程、東山生態果園工程、東山蓄水工程、北部苗木基地工程、城南田園水網工程。近期推進以西山生態公園建設與蓄水工程,以及城南農田水網工程建設為近期建設項目。
在市域重點的“工”字形生態框架結構中,增加北排洪渠北澗河、風峪河新開一號渠,與新開三、四號渠作為市區水系控制的次軸線。并強化晉陽湖等湖泊水面作為城市水系的重要節點,形成點線結合的水系網絡;結合城市道路防護綠地,交織形成綠網結構,以城市公園,擴展生態面。
與此同時,省城中心城區及其周邊城鄉結合部共規劃有12個景觀與旅游風貌區,即:陽興河自然風貌區、太鋼防洪冶金工業風貌區、大黑水河機械工業風貌區、南北沙河老城風貌區、西山山水城郊森林公園風貌區、玉門河化工排洪渠文化商務風貌區、許坦渠城市風貌區、晉陽湖都市休閑風貌區、清水河古城風貌區、北張太榆新城風貌區、南峪沙河高新工業風貌區、瀟河現代農業風貌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