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農村飲用水源地污染防治,確保群眾飲上放心水,我省今年將劃定65個典型鄉鎮和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區。
記者從省國土環境資源廳獲悉,三亞市育才鎮明善村水源地、瓊海東升農場石合水庫水源地等6市縣23個典型鄉鎮和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技術報告近日通過了專家審查。技術報告經修改完善后,市縣政府將據此編制保護區劃定方案,報省政府批準實施。
據了解,通過專家審查的水源地保護區劃定技術報告內容涉及劃分保護區“四至”范圍、周邊生態環境污染源調查等。
我省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基礎環境信息調查結果顯示,我省大部分水源地水質總體良好,但個別水源地的水質有超標現象,污染源以生活廢水污染、分散式禽畜養殖廢水污染和農業面源污染為主。另外,水源地管理機構相對薄弱,環境監管能力較弱。劃定水源保護區是確保群眾飲上放心水的有效之舉。
我省自2010年起啟動典型鄉鎮和農村(即服務人口500人以上)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工作,提出用3年時間完成我省185個典型鄉鎮和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每年約60個)。今年省財政已安排163萬元資金用于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
據省國土環境資源廳生態處有關負責人介紹,我省典型鄉鎮和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后,有關部門將完善水源地防護設施,設置警示標志和宣傳牌,并采取綜合措施治理水源地污染,開展水源地水質常規監測,加強對流域和區域的污染防治和生態恢復,確保飲用水水源地的水質安全。